在这个什么都能跨界的时代,音乐不只是耳朵的享受,更能成为舌尖的诱惑。这一次,大榆树用一支极具冲击力的新MV,把老干妈这瓶中国人餐桌上的“国民女神”,玩出了全新的花样。这支MV一上线,就像瓶盖一开,香气四溢。画面里,大榆树的音乐节奏火辣、律动感十足,电子节拍混合着传统乐器音色,正如老干妈的味道——既有骨子里的贵州香辣,又带着现代感的创意调味。
观众的耳朵被节奏锁住,眼睛被色彩迷住,仿佛味蕾也在跟着跳舞。
我们都熟悉老干妈的招牌红色背景、母亲般慈祥却带着霸气的肖像,而在大榆树的MV中,这瓶老干妈被赋予了舞台灵魂。歌词里,辣味被形容成爱情的火焰、青春的冲动,一种敢爱敢恨不怕烫的生活态度。MV的视觉语言充满张力——涌动的辣椒海,滚烫的油光闪烁着像舞台灯光,甚至连鼓点都像是油锅里的啪啪作响。
有人问,为什么要在一支音乐作品里引入老干妈?答案简单而直接——这是一种文化的符号。老干妈不只是辣椒酱,它是无数深夜食堂的陪伴,是一代人的味觉记忆。而大榆树擅长用音乐把这种符号翻译成感官冲击。在MV里,老干妈不仅是一种味道,也是一个态度。辣,不只是辣椒的辣,是面对生活的热辣劲,是不惧挑战的精神。
这种精神和大榆树的音乐理念高度契合,于是便有了这场味觉与听觉齐飞的创作。
MV上线的当天,话题#大榆树老干妈MV#直接冲上热搜。网友们在弹幕里疯狂刷屏——“这个节奏太上头了”“我仿佛闻到了香辣味”“求一份同款辣椒酱”。一些粉丝甚至拿着老干妈当道具翻拍舞蹈,直接让品牌和音乐的互动层层扩散。音乐平台上的评论更有意思,有人说这是“全球第一支让我想去煮面”的MV,还有人表示看完立刻去厨房把老干妈拌了碗米饭。
营销角度看,这是一场无缝融合的双赢:音乐获得了话题热度,品牌获得了年轻人的关注与好感。
在MV的高潮部分,比起单纯的节奏炸裂,大榆树还加入了真正的美食元素。镜头快速切换间,我们看到一双青春的手正舀起一勺老干妈,拌入滚烫的面条,伴着鼓点翻动,那种香辣的“噗嗤”声几乎能透过屏幕传出来。与此舞者的动作也模仿烹饪的节奏——搅拌、抛起、盖上锅盖,这些细节让观众产生了最直接的食欲联想。
这是一种极具创意的视听融合,不再只是单纯的音乐,而是在叙述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故事。
老干妈在很多人心中是老牌、经典甚至有点“硬核”的产品。而通过这次MV,大榆树为它赋予了新的年轻形象。不再只是饭桌上的配角,而是可以随着节奏站上舞台的主角。这也是一次精准的文化营销案例。品牌并没有试图改变老干妈的本质,而是通过音乐把它置于一个全新的场景,让年轻群体用他们的方式去重新认识它。
在MV发布后的短短24小时,社交平台上就出现了大量用户自发拍摄的翻跳视频、辣味挑战、甚至有人用老干妈瓶身改造成迷你音响作为恶搞。二次创作的浪潮让话题持续发酵,形成了一种品牌与粉丝之间的双向奔赴。更有趣的是,网友给老干妈加上了不少“音乐人设”——有人称它是“中国摇滚的调味品”,有人叫它“电子辣椒”,还有人制作了老干妈节奏包,把开瓶盖、舀辣椒酱的声音采样进音乐软件。
品牌在这里获得的不只是曝光,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社区。
大榆树的创作向来不追求安全牌,他们偏爱把音乐的边界推向更远的地方。这次和老干妈的合作,也是一次态度声明:音乐可以热辣,生活可以有味,艺术可以接地气而不失高度。MV结束的最后一幕,是夜色下的街头,青年们手里拎着老干妈,肩并肩走向灯火绚烂的大榆树舞台。
这一幕建立了强烈的情感连接,观众看到的是自己——那个在喧闹与美食之间找到热爱的人。
“大榆树老干妈MV上线”不是一个短暂的噱头,而是一枚打开了文化想象的大门的钥匙。它让我们看到,味蕾和耳膜可以在同一个频率共振,让品牌不只是产品,让音乐不只是旋律。热辣青春已经燃爆全网,而这股辣劲,很可能会继续延烧很久很久。